祁连山脉之名源自古代匈奴,在古匈奴语中,“祁连”意即“天”,祁连山因此而得名“天山”,因位于河西走廊南侧,又名南山。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是中国境内主要山脉之一。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西端在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脉相接。东端至黄河谷地,与秦岭、六盘山相连。长近1000千米。属褶皱断块山。最宽处在酒泉市与柴达木盆地之间,达300千米。山脉自西北至东南走向,包括大雪山、托来山、托来南山、野马南山、疏勒南山、党河南山、土尔根达坂山、柴达木山和宗务隆山。山峰多海拔4000~5000米,最高峰疏勒南山的团结峰海拔5808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山间谷地也在海拔3000~3500米之间。
“祁连”系匈奴语,匈奴呼天为“祁连”,祁连山即“天山”之意。因位于河西走廊之南,历史上亦曾叫南山,还有雪山、白山等名称。
广义的祁连山脉,是甘肃省西部和青海省东北部边境山地的总称。在青海境内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茶卡—沙珠玉盆地,黄河干流一线之北,北至省界,西起当金山口,东至青海省界。地理坐标:东经94°10'-103°04',北纬35°50'-39°19′。狭义的祁连山是指祁连山脉最北的一支山岭。
祁连山脉在青海境内东西长870公里,南北宽100-200公里。山峰多在4500-5500米,除主峰岗则吾结海拔5808米为极高山外,多为高山。祁连山脉由一系列北西西—南东东走向的山岭组成,其间有谷地分开。广义的祁连山脉中的次级山岭,从北到南分列布。
走廊南山,因位于河西走廊之南而得名。《祁连山地质志》将冷龙岭也划归走廊南山。但多数地图和地理著作则把冷龙岭单独划出,即冷龙岭和走廊南山并列为祁连山脉的一级山岭。走廊南山在青海省境内雄踞黑河之北,北至省界;西起丰洛川源头,东至祁连县城附近,在青海省境内延伸160公里,宽10-2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000-4500米之间,最高峰是柴达诺山,海拔4764米。
冷龙岭,又叫老龙岭,在青海境内位于八宝河、大通河一线之北,北至青海省界,西起黑河向东延至门源县以东。在青海省境长280公里,宽30-50公里,山峰多在海拔4000-5000米,最高峰位于青石嘴以北,海拔5254米,4500以上的山峰多发育有现代冰川。
祁连山托来山,蒙古语意“有柴禾的山”。又叫木垒山。还有陶来山、托勒山、讨赖山等名称。托来山位于黑河、八宝河与托来河、大通河上游之间。东起门源县青石嘴附近,向西延至二指哈拉山口附近。在省境内长350公里,宽2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000至4500米,最高峰是阴凹槽黑山,海拔4849米。4500米以上的山峰,发育有少量现代冰川。山岭西北段较高,是托来山的主体部分,东南段较低叫默勒山,也叫俄博山。
托来南山,又叫巴索拉岭,还有陶来南山、托勒南山、讨赖南山等名称。托来南山位于疏勒河与托来河之间,西北以疏勒河与大雪山分界,东南以萨拉河上游与默勒山分界。西段是青甘两省的界山,东段全部在青海省境内。在青海境内长200公里,宽20-25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500-5000米之间,最高峰是吾德额钦,海拔5294米,4500米以上的山峰一般发育有现代冰川。
疏勒南山,位于疏勒河之南,党河、哈拉湖之北。在青海省东起大通河源,向西延至党河支流尧勒特沟附近出青海。在青海省绵延350公里,宽30-5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500-5500米。疏勒南山西段在甘肃省境内叫野马南山,中段和东段在青海境内。中段的最高地段也是祁连山脉隆起的最高地段,5000米以上的山地分布广阔,5500米以上的山峰有三座,最高峰岗则吾结,曾名团结峰,海拔5808米。东段叫沙果林那穆吉木岭。中段和东段现代冰川十分发育,较大的雪山有八座。
大通山,位于布哈河和大通河之间,西在大通河和布哈河源头地带与疏勒南山过渡,东以北川河、大通河支流萨拉沟一线与达坂山相接。广义的大通山包括达坂山,但现代出版的地图多数把达坂山与大通山并列为祁连山脉的一级山岭。大通山山体广阔,平面呈北西西—南东东的枣核形。主岭在北部,靠近大通河,脉络尚存,山峰一般在海拔4000-4500米。南部由于青海湖水系和湟水切割,山岭低缓破碎,脉络不清,山峰海拔一般在4000米左右。大通山长300公里,宽一般50-60公里、山岭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位于西端,海拔4849米。
达坂山,又叫大坂山或青石岭。位于湟水与大通河之间,西北起自北川河干流,东南至大通河下游。在青海省境长近200公里,宽一般40-5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000米左右。山体北部较高,主峰脉络清楚;南部由于湟水支流切割较低缓破碎,最高峰仙密大山海拔4353米。
党河南山,蒙古语叫乌兰达坂,意为“红色的岭”。位于党河与大哈尔腾河之间,西以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脉分界,,东到哈拉湖西南。长250公里,宽一般20-30公里。西段是甘青两省的界山,东段全部在青海省境内。山岭东段较高,山峰海拔一般5000米左右,最高峰位于古尔班保,海拔5620米,4800米以上的山峰一般发育有现代冰川。野牛脊山、古尔班保为其东段的次一级山岭。
土尔根达坂山,又叫哈尔根达坂山。广义的土尔根达坂山包括塔塔陵河与大哈尔腾河之间的广阔山地,西起苏干湖盆地以东,东到乌兰哈德郭勒源头。整个山地东西长200公里,中部南北宽达100公里,东、西两端较窄,东端仅20公里。整个山地被小哈尔腾河、鱼卡河分为北、中、南三支。北支和南支在东部与中支合并。中支是广义土尔根达坂山的主脉。北支称察汗鄂博图岭,位于大哈尔腾河与小哈尔腾河之间。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10-15公里。山岭西部较低,东部较高,山峰海拔一般4000-5000米。最高峰位于东部,海拔5249米,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少量现代冰川。中支位于小哈尔腾河与鱼卡河之间,是狭义的土尔根达坂山。东西长200公里,西部宽达60公里,东部宽20一3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4500-5500米,中、东部较高,海拔一般在5000米以上。最高峰果青合通夏哈尔格,位于东部,海拔5592米,也是广义土尔根达坂山的主峰。5000米以上发育有较大面积的现代冰川。南支称柴达木山,位于鱼卡河与塔塔棱河之间。主要由中生代花岗岩组成的块状山地。山峰海拔一般4500-5000米。最高峰是西部的柴旦峰,又叫红旗峰,呈馒头状,海拔5656米,发育有现代冰川。
青海南山,因位于青海湖(青海湖曾名青海)之南而得名,又叫库库诺尔岭。位于青海湖、布哈河、哈拉湖之南,沙珠玉盆地、德令哈盆地之北;东从倒淌河与拉脊山分界,西在阿让郭勒河源头与土尔根达坂山、党河南山过渡。青海南山长500公里,宽20-9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000-500。米,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位于西部的哈尔科山,海拔5139米。整个山地以巴音郭勒河干流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位于青海湖南岸,东西长300公里,宽20-40公里,山脊脉络清楚,山峰海拔一般4000-4500米,最高峰为塔漫山,海拔4592米。西段由于水系切割较为破碎,又可分为南北两支,南支宗务隆山,北支哈尔科山。宗务隆山位于塔塔棱河、阿让郭勒河与巴戛柴达木湖盆地、德令哈盆地之间。长200公里,宽30-4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4000一4500米,最高峰位于德令哈西北,海拔5030米。哈尔科山位于阿让郭勒河与哈拉湖之间。山岭主体位于西北部,东部和南部由于水系切割,脉络不甚清楚。山峰海拔在5000米左右,最高峰位于西部,海拔5139米。
拉脊山,曾称小积石山或唐述山。位于湟水和黄河干流之间,西起干子河口,东到青海省界。长260公里,宽20-40公里,山峰多在海拔4.000-4500米之间,最高峰野牛山海拔4832米。由于水系切割已形成很多山口。青沙山口、拉脊山口、日月山口均是出入西宁的重要交通要道。拉脊山总体走向北西西—南东东,东段近东西向,是拉脊山的主体,西段近北西—南东向叫日月山。日月山又叫纳喇萨喇。古称赤岭。位于日月山口与干子河口之间。长90公里,宽10-20公里。山峰海拔多在4000米左右,最高峰阿勒大湾山海拔4455米。日月山自古以来是青海省东西之间的交通要道,西宁至格尔木的公路、铁路由此通过。
荣达木盆地北缘诸山,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赛什腾山、绿梁山、锡铁山、阿木尼克山、耗牛山总体上均呈北西西—南东东走向,山岭极为低缓,山脊多不连续,主要由古生代及其更老的岩系构成。它们与祁连山脉的主体为一系列小盆地分隔,在自然地理上已属柴达木盆地范围,在地质构造上属祁连山地槽褶皱系,所以把这些山岭合称柴达木盆地北缘诸山,从大的山系上仍可划归祁连山脉。赛什腾山位于苏干湖盆地与马海盆地之间,西起冷湖镇以东15公里,东至敖劳河谷。长90公里,宽一般20一30公里,山峰海拔多在3500-4000米之间。山坡上部陡峭,下部和缓,山脊连续性差,两端均已形成孤立山峰。最高峰位于东部,海拔4576米。绿梁山,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依克柴达木之南,西起鱼卡河谷,东至塔塔棱河谷。长60公里,宽一般10公里。山峰海拔多在3500-4000米,山坡上部较陡,下部和缓,山脊不连续,多呈独立的块状山地。最高峰位于西段,海拔4111米。锡铁山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巴戛柴达木湖之南。是典型的块状山,长宽均在15公里左右。山坡陡峻,山峰海拔4037米。山岭主要由古老变质岩构成,有多种金属矿藏。阿木尼克山位于北霍布逊湖盆地之北,北与布依坦乌拉山之间有宽约20公里的平坦宽谷分开;西起全集河谷,东到托索湖盆地西缘。长100公里,宽一般10-2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为3000-3500米,山坡和缓,山顶浑圆,山脊不甚连续。最高峰位于山岭中部偏西,海拔4166米。耗牛山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角,德令哈—希里沟盆地西南。长70公里,一般宽5-10公里。山峰海拔多在3500-4000米之间,山脊不甚连续。西段较低叫南山,东段较高是耗牛山的主体,最高峰位于东段,海拔4472米。耗牛山主要由早古生代地层组成,煤的蕴藏较丰富。
祁连山祁连山为昆仑秦岭地槽褶皱系的一个典型加里东地槽,褶皱迥返于陆相泥盆系磨拉石建造之前。北祁连山及河西走廊见中、下泥盆统不整合于下古生界(如武威杀木寺)及加里东晚期花岗岩(如九条岭南马良沟等)之上;拉脊山见中、下泥盆统不整合于中、上奥陶统之上;南祁连山乌兰大坂见上泥盆统不整合于下志留统之上,代表祁连山主要于加里东晚期褶皱成山,基本由地槽变为地台发展阶段,故晚古生代一中、新生代均为地台盖层沉积。
祁连山的北界为塔里木一阿拉善地台,以大断裂分界。南界与东昆仑和西秦岭褶皱系间也为大断裂所切,两者沉积地层不同,如中吾农山一青海南山石炭、二叠系为冒地槽沉积,局部夹火山岩,而欧龙布鲁克隆起带寒武一奥陶纪时为地台型砂页岩碳酸盐建造,厚700-2000余米,假整合于上元古界全吉群之上。
祁连山脉西段由:走廊南山、黑河谷地,托莱山,托莱河谷地,托莱南山、疏勒河谷地,疏勒南山、哈拉湖盆地,党河南山、喀克吐郭勒谷地,赛什腾山、柴达木山、宗务隆山等一系列山脉与宽谷盆地组成。祁连山脉东段有:冷龙岭、大通河谷地,大通山、大坂山。在一系列平行山地中,南北两侧和东部相对起伏较大,山间盆地和宽谷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之间,谷地较宽,两侧洪、冲积平原或台地发育。疏勒南山以东的北大河、黑河、疏勒河、大通河和布哈河等五河之源所在的宽谷盆地海拔高达4100-4200米。祁连山海拔4500-5000米以上的高山区现代冰川发育,现代冰川和古冰川作用的地貌类型都较丰富。祁连山区由于多年冰土的下界高程一般为3500-3700米之间,使大多数山地和一些大河的上游都发育着冰缘地貌。在冻土带以下的地貌作用中,东部以流水作用为主,西部风成作用较为明显。
祁连山素有“万宝山”之称,蕴藏着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的矿藏,有石棉矿,黄铁矿、铬铁矿及铜、铅、锌等多种矿产,八宝山的石棉为国内稀有的“湿纺”原料。祁连山区冷湿气候,有利于牧草生长,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地带,分布有大片草原、为发展牧业提供了良好场所。
祁连山祁连山位于中纬度北温带,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它又处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由于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特殊影响,使夏季来自东南季风的湿润气流得以北进西伸,波及本区;冬季受内蒙古干冷空气,西北寒冷气流的影响,致使本区冬季降温幅度大,气温年较差较大。
多种因素的叠加构成了祁连山林区主要的气候特征,即大陆性高寒半湿润山地气候。表现为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温凉湿润,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本区由浅山地带向深山地带,气温递减,雨量递增,高山寒冷而阴湿,浅山地带热而干燥。随着山区海拔的升高,各气候要素发生有规律自下而上的变化,呈明显的山地垂直气候带。自下而上为:浅山荒漠草原气候带、浅山干草原气候带、中山森林草原气候带、亚高山灌丛草甸气候带、高山冰雪植被气候带。
在林区,随着海拔的增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尘埃减少,大气透明度增加,太阳总辐射量加大。该地区4~12月份山上的云雨比山脚地带显著增多,日照时间显著减少,山区的总辐射,反不如山脚地带高,因而太阳总辐射和日照年总量山上比山脚少。月总辐射及日照时数最大值均出现在4月。最小月总辐射量出现在太阳高度角较小而日照又较短的2月。同时,光照和幼树的生长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光照充足的地方一般温度较高,郁闭度较小,营养空间较大,有利于幼树的生长更新。
经统计,位于祁连山北坡的西水地面气象站4~8月份日照时数较长,日照时数差异较小。西水地面气象站日照时数年内变化表现为夏季最大(502小时)、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353小时),日照时数除受可照时间影响外,它还与天气状况有很大的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夏季云量增多,降水较多,抵消了纬度的影响,致使4~8月份日照时数无明显差异,甚至4月份比7月份还长;进入冬季以后,虽然可照时间相对缩短,但由于受蒙古高压的控制,气候严寒干燥,多为晴朗低温天气,因而冬季日照时数与夏季日照时数相比变化幅度小。因此,其年内变化又表现出与可照时间变化的不一致性。在北坡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温度空间,为林木的更新创造了积极因素。
祁连山区年平均气温都在4℃以下,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递减率为0.58℃/100m。山顶的温度一般低于0℃,常年都有积雪。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低于-11℃,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低于15℃,12月至次年3月,祁连山区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在0℃以下,4~10月最高气温在4~15℃之间。祁连山区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形势比较稳定,年际变化很小,气温最低中心常年位于西段海拔较高的托勒山附近,气温的等值线走向与地形廓线基本一致,这说明影响祁连山附近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即海拔高度),地理纬度的影响次之。
祁连山区的降水特征与气温不同,不但受海拔高度的影响,而且受所处的纬度、经度,以及地形的坡向和坡度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都比较大,这主要是由于降水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造成的。祁连山林区是河西走廊降水较多的区域,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降水变率在0.60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占年总量的89.7%。随着海拔升高降雨日增加,降水量增多。在祁连山北坡中部降水量总的变化特征是海拔每升高100米,降水量增加4.3%。随着海拔升高,亦出现了蒸发量减少,相对湿度增加,绝对湿度下降的趋势。海拔在3000m以下,降水递增率呈高峰型;3000~3400m降水递增缓慢;3400~3600m递增又呈高峰型。当海拔超过3600米时,由于接近山顶,风速加大,降水量多为固态,降水量出现下降趋势。试验区相同海拔高度(3400m)阴坡年均降水量比阳坡高5.21%,阴阳坡降水增减率有明显差异。
祁连山东侧由于受夏季季风的影响降水量最多,如门源站年降水量为519mm,向西北方向逐渐减少,肃北站年降水量只有150mm左右。祁连山区比周围地形较低的地区降水量要多,如托勒站与酒泉站相距不到100KM,但年降水相差200mm。降水量随着高度的递增呈现出“S”型曲线变化的趋势,有一个降水量的“极大高度”和“极小高度”,极大高度在1800~2800m之间,“极小高度”在2200~3600m之间,一般是祁连山东南部高度较低,向西北逐渐升高。
由于祁连山地处内陆腹地,不但受东南季风输送来的暖湿气流影响,而且还受西风流带来的大西洋冷湿气流的影响,在盛夏期间一定程度上还受到翻越青藏高原的印度洋暖湿气团的影响,水汽来源较为复杂,加上山区夏季对流性降水的影响,使得祁连山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冬季(12月~2月)降水量较少,月降水量不超过5mm,7月和8月降水量最多,东段月降水量最多可达110mm。
河西走廊西部区主要受西风带系统的影响,降水较少,变率较大。祁连山东部区主要受西南或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量比较大,变率较小。祁连走廊中部区由于高山的阻挡,西风带系统和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减小,形成不同于其它区的降水特征。较大量的降水,较大的湿度,为幼树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保障。经西水站测定,降水总的变化特征是海拔每升高100m,年降水量平均递增4.99%。海拔在3000m以下,降水递增率呈高峰型;3000~3400m降水递增缓慢;3400~3600m递增又呈高峰型;当海拔超过3600m时,降水量递增缓慢,山顶处呈下降态势。
祁连山位于青藏、黄土两大高原和蒙新荒漠的交汇处,受青藏高原气候和荒漠气候影响,气温高,冷热剧变,相对湿度低,所以蒸发强烈。经统计,祁连山西水地面气象站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043.3mm,蒸发年内分配很不均匀,蒸发主要集中在4~9月,占年蒸发量的75.1%,最大月蒸发量出现在6月份,占年蒸发量的14.4%,最小月蒸发量出现在1月份,占年蒸发量的2.4%。
祁连山祁连山储水以冰川为主,冰川融水出流形成祁连山水系。现已查明祁连山共有冰川3066条,总面积2062.72平方公里。储水量1320亿立方米。祁连山水系呈辐射-格状分布。辐射中心位于北纬38°20′,东经99°,由此沿冷龙岭至毛毛山一线,再沿大通山、日月山至青海南山东段一线为内外流域分界线,此线东南侧的黄河支流有庄浪河、大通河、湟水,属外流水系;西北侧的石羊河、黑河、托来河、疏勒河、党河,属河西走廊内陆水系;哈尔腾河、鱼卡河、塔塔棱河、阿让郭勒河,属柴达木的内陆水系;还有青海湖、哈拉湖两独立的内陆水系。河流流量年际变化较小,而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较大。祁连山脉东部的乌鞘岭、冷龙岭、日月山一线是中国西北地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此线以东的庄浪河、大通河、湟水皆汇入黄河,此线以西的河流皆为内流河。
祁连山区植被较好,有许多天然牧场。自海拔2000m向上,植被垂直带分别为荒漠草原带(海拔2000~2300m)、草原带(2300~2600m)、森林草原带(2600~3200m)、灌丛草原带(3200~3700m)、草甸草原带(3700~4100m)和冰雪带(>4100m)。其中森林草原带和灌丛草原带是祁连山的水源涵养林,大通河、石羊河、黑河等河流发源于此,是河西走廊绿洲的主要水源。祁连山区的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其周围植被的好坏,从而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植被垂直带结构,山地东西部南北坡不尽相同。东段北坡植被垂直带谱(自下而上):荒漠带(只有草原化荒漠亚带)―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亚冰雪稀疏植被带。南坡: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亚冰雪稀疏植被带。西段北坡:荒漠带―山地草原带―高山草原带―高山亚冰雪稀疏植被带。南坡:荒漠带―高山草原带(限荒漠草原亚带)―高山亚冰雪稀疏植被带。
土壤与植被相对应,东段北坡:灰钙土带―山地栗钙土带―山地黑土(阳坡)和山地森林灰褐土(阴坡)带―高山草甸土(阳坡)和高山灌丛草甸土(阴坡)带―高山寒漠土带。南坡:灰钙土带―山地栗钙土(阳坡)和山地森林灰褐土(阴坡)带―高山草甸土(阳坡)和高山灌丛草甸土(阴坡)带―高山寒漠土带。西段北坡:棕荒漠土带―山地灰钙土带―山地栗钙土带―高山寒漠土带;南坡:灰棕荒漠土带―高山棕钙土带―高山寒漠土带。
祁连山草原
祁连山下有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那就是夏日塔拉(也叫黄城滩、皇城滩、大草滩)。这里曾是匈奴王的牧地,回鹘人的牧地,元代蒙古王阔端汗的牧地。夏日塔拉是一片四季分明、风调雨顺的草原。清人梁份所著的地理名著《秦边纪略》中说:“其草之茂为塞外绝无,内地仅有。”作者是将此地看作内地是因为当时游牧人和农耕人正在争夺这一地区。藏族史诗《格萨尔》中说这一片草原是“黄金莲花草原”。而尧熬尔人和蒙古人均称之为“夏日塔拉”,意为“黄金牧场”。
古冰川冰碛地貌广泛分布于北坡2700~2800米以上地区。现代冰川下限,北坡为4100~4300米,南坡4300~4500米,且西部较东部高200~300米。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中、西段,雪线一般介于海拔4500-5000米,雪线从东向西升高,最大的冰川是大雪山老虎沟12号冰川,长l0公里,面积2l.45平方公里。祁连山中段的“七一”冰川是中国有名的冰斗山谷冰川,长3.5公里,面积3.64平方公里,末端海拔4200米。近百年来,冰川处于退缩阶段。已查明祁连山共有冰川3066条,总面积2062.72平方公里。储水量1320亿立方米。其中走廊南山、疏勒南山和党河南山冰川最多,疏勒南山、土尔根达坂和走廊南山冰川规模最大。
祁连山水系呈辐射——格状分布。辐射中心位于北纬38°20′,东经99°附近的所谓“五河之源”,即托来河(北大河)和布哈河源头。由此沿至毛毛山一线,再沿大通山、至青海南山东段一线为内外流域分界线,此线东南侧的黄河支流有庄浪河、大通河,属外流水系;西北侧的、黑河、托来河、疏勒河、党河,属河西走廊内陆水系;哈尔腾河、鱼卡河、塔塔棱河、阿让郭勒河,属柴达木的内陆水系;还有、哈拉湖两独立的内陆水系。上述各河多发源于高山冰川,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冰川补给比重西部远大于东部。河流流量年际变化较小,而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较大。
山系东部以流水侵蚀为主,西部干燥剥蚀作用强烈,高山则以塞冻风化作用为主,明显存在3级夷平面。为中国冰川分面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成为众多河流的发源地。
祁连山中多河,这是因为在着终年覆盖的雪山,数不尽的冰川;每当暖季来到,阳光总会融化掉上面的一层冰雪;再加上森林带的降雨,水源之沛,无疑是众河不尽之源。
河谷洼地一带,成片的是野生的柳树、杨树,还有丛丛簇簇的刺槐。
每到冬季,这里的一处瀑布结冰后形成冰瀑,在阳光照射下,冰瀑折射出五彩斑斓的颜色,故称七彩冰瀑。冰瀑气势震撼,美不胜收,成为当地冬季人们游览观赏的好去处。
天祝“三峡”地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南部,深处祁连山腹地,东西横,向63公里,南北纵向68公里,总面积162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5%。境内山高谷深,地貌奇特,山势峻险,怪石嶙峋。民族风情独特,宗教色彩浓厚。境内海拔2040-4446米,年均气温0.2-0.4℃,聚居着藏、汉、回、蒙古族等多个民族。
祁连山保护区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大类6个类型,景点遍布祁连山区。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森林公园有天祝三峡国家级森林公园、祁连冰沟河省级森林公园、山丹焉支山省级森林公园、肃南马蹄寺省级森林。
焉支山森林公园位于山丹县城南50公里处的大黄山林区,是以自然风光为依托的游览区,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园内有唐玄宗天宝年间建的钟山寺旧址,历史上有名的“万国博览会”遗址,复建的宗教胜地玉皇殿、大佛殿。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绝句。
马蹄寺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地处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境内,距张掖市65公里,肃南县城165公里,平均海拔2580米左右。马蹄寺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明显,被誉为人间仙境的马蹄寺风景名胜区集宗教文化、石窟艺术、民族风情、自然风光为一体。
白云山古时为丽水八景之一,1990年列为省级森林公园。有灵山寺、灵鹫禅寺、钟鼓楼等景观,并开发了白云竹径、水帘藏宝、绿海万象等景点景观。
为保护祁连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于1988年成立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甘肃省面积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类型的保护区,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东起乌鞘岭的松山,西到当金山口,北临河西走廊,南靠柴达木盆地。地跨天祝、肃南、古浪、凉州、永昌、山丹、民乐、甘州八县(区)。下设22个保护站,155个护林站(点),3个木材检查站,1个森林公安局,21个森林公安派出所,全区共有林业职工1466人。区划面积272.2万公顷,林业用地60.7万公顷,分布有高等植物1044种、陆栖脊椎动物229种,森林覆盖率21.3%,境内有冰川2194条、储量615亿立方米,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每年涵养调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72.6亿立方米水源。
祁连山一名就是古代匈奴语,意为“天之山”。迄今为止,游牧在这里的匈奴人的直系后裔——尧熬尔人仍然叫祁连山为“腾格里大坂”,意思也是“天之山”。
祁连山前的河西走廊自古就是内地通往西北的天然通道,文化遗迹和名胜众多。在汉代和唐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即由此通过,留下众多中西文化交流的古迹和关口、城镇,例如嘉峪关、黑水国汉墓、马蹄寺石窟、西夏碑、炳灵寺石窟等等。在河西走廊东部的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出土的汉代铜奔马已成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祁连山的原始森林景区风光迷人,立夏之后,山林之中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祁连山的原始森林区内,有15.7万公顷,200多万立方米的森林资源,是青海省较大的林区之一。这里有云杉、圆柏、杨树等林木以及鞭麻、黑刺、山柳等灌木。此外,祁连山的密林雪岭之中,还有许多游荡的鹿群或奔跑。
祁连山区农业主要限于东部的湟水和大通河中下游谷地及北坡的山麓地带,春麦、青稞、马铃薯、油菜、豌豆和瓜菜等,一年一熟。草场辽阔,宜于发展畜牧业,并有大片水源涵养林。有多种药用和其他经济植物,还有不少珍贵动物,如甘肃马鹿、蓝马鸡、血雉、林麝等。
北祁连山有菱铁——镜铁矿、赤铁——磁铁矿;祁连山东段有黄铁矿型铜矿;肃北和酒泉南山一带有黑钨矿石英脉和钨钼矿,是中国西部钨矿蕴藏丰富的地区之一。位于甘、青两省交界处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面积23万余公顷,1988年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甘肃张掖有道传统菜肴叫香饭,也叫西北大菜。张掖谚语云:唱戏凭的腔,筵席看香饭。据说香饭是在清康熙年间宫廷名宴中的首一道菜。这道名菜,是用猪和羊的肝肺剁成碎未,把葱蒜末掺进去,拌匀,加调料、食盐,并用面粉和成面团,再搓成圆条,用油炸熟,叫卷肝子。再将卷肝子切成圆片,拼码在碗内,加调料葱蒜,另拼大肉片子,加肉汤蒸好后,扣于另一大盘内,加鸡蛋索子,浇上汁烹调而成。
本词条内容由国搜百科根据相关资料编纂,仅供参考。如有问题,可联系我们修订、完善或删除。也欢迎更多热爱知识共享、有志于词条编纂的专业人士参与国搜百科创建。联系电话:010-87869809 合作邮箱:baike@chinaso.com 交流QQ群:5332181522
北京早点小吃培训加盟 | 天津早点加盟有哪些 | 早点快餐店加盟 | 知名早餐加盟 | 特色早点加盟店 |
加盟 早点 | 全球加盟网 | 美式早餐加盟 | 连锁早餐加盟 | 北京早餐车加盟 |
早餐豆浆加盟 | 流动早餐加盟 | 早餐加盟品牌 | 早点加盟项目 | 早点加盟店排行榜 |
清真早点加盟 | 中式早餐店加盟 | 清美早餐加盟 | 五芳斋早点怎样加盟 | 全福早餐加盟 |